【專家解讀】淮北市黎苑小學副校長蘇文芳:“雙減”知時節“樹人”潤根本
淮北市黎苑小學副校長 蘇文芳
前言
2022年伊始,淮北市教育局聯合淮北市傳媒中心組織開展“淮北教育大家談”活動,面向全市教育系統廣大職工以及關心、關注淮北教育發展的全市各界人士征集稿件,歡迎您就關心的教育工作暢談思考感悟,踴躍建言獻策,抒發教育情懷,講好教育故事。其中的優秀作品將陸續在《淮北日報》、淮北市教育局微信等媒體刊發。投稿郵箱:hbjyxck@126.com。 “淮北教育有約”第五期,全國先進工作者、淮北市黎苑小學副校長蘇文芳帶來《“雙減”知時節 “樹人”潤根本》,為落實黨和政府的“雙減”政策建言獻策。
自雙減政策出臺以來,伴隨著學校教育的回歸、學生作業量的有效控制以及校外培訓機構的逐步降溫等系統舉措,家長“托管難”現象得到了一定緩解,孩子的課余時間更加寬裕,家長焦慮心態有效減輕,學校主陣地作用更加鞏固,學?!半p減”工作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好評。我們不難發現,“雙減”意見背后,實際是重大民生問題的方案和國家未來發展藍圖的需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今后趨勢是給孩子書包“減重”,給家庭支出“減壓”,讓教育回歸“立德樹人”的初心!
“雙減”要從源頭上抓起
目前社會還存在考試至上、分數至上的現象,“雙減”需要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四方協同,共同發力。政府要進一步完善中、高考制度改革,社會人才評價機制需要盡快配套出臺,才能從根本上實現“雙減”目標。
家庭家教方式要變革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第一老師”?!半p減”最不能減的是家長的責任。家長是原件,家庭是復印機,孩子是復印件。伴隨“雙減”,隨著孩子在家時間的增多,家長要樹立為國教子的志向,關注孩子自主發展,關注親子陪伴,關注孩子身心健康。其實所有孩子的智慧都是本自具足的 ,教育需要的是點燃和喚醒。把孩子放進特定的、有能量的環境中,點燃孩子的發動機,喚醒他的智慧和愛心,培養他一生受用無盡的四大能力:超人的學習能力、超人的思考能力、超人的行動能力、超人的承受能力。校外補課,永遠沒有給孩子補玩、補愛、補德、補靈性、補智慧重要。心活了,腦子就活了;腦子活了,成績就神奇般地提升了。
想要孩子成績好,動力是關鍵。動力從何而來?立志、夢想!簡單來說,就是強烈的意愿和清晰的目標。加以正確的方法和持續的努力,就能達成目標。孩子不愛學習,100%是因為沒有立志,缺乏夢想,沒有學習動力,沒有學習興趣和自驅力,緊靠外面的壓力,是很難取得真正的好成績。有了偉大、美好、無私的夢想,人生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力量,就有了希望。
習勞知感恩,踐行是關鍵。孩子是愛的繼承者,文明孝愛教育是人生的使命。有文明孝愛教育,才擁有文明強大愛國心的民族;有文明孝愛教育,才擁有文明超越奉獻的民族。如小孩子幫父母做一次家務,給長輩洗一次腳,都是一個自我成長。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用一世的財富也不換。
要在孩子心中樹立高大形象。家長“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家庭中要識大體,顧大局,改變爭輸贏、論高低、講得失,辯對錯的心態,家長要真誠地多和孩子交流……因為所有的人,無論大人小孩,都只愿意聽一個自己敬佩的、在心中形象高大的人的話。另外,父母自己要養成良好習慣,結交好的圈子,為人處世給孩子做榜樣。同時少說多做,引領而不是命令。古人說,教育要言傳身教。家長帶領和引領孩子一起去做,而不是居高臨下發命令。
學校傳統的教育方法要改革
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作為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的“主心骨”,“雙減”增加了教師的工作任務在校時長。這就需要老師以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真正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讓學生留在學?!皩W足學好”。學校在做好師德師風培訓的同時,狠抓教師專業素養提升,辦出各自的特色,建設豐富多元的校本課程、實踐課程,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的發展。
努力上好每一堂課,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聽懂學會,把課堂主陣地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從而減少學生校外培訓需求,讓學生真正回歸課堂、回歸校園核心在于抓好課堂教學質量,老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觀念要提檔升級,讓課堂提質增效。
努力優化作業設計。不搞“題海戰術”,不玩“作業游戲”,精選習題,精簡作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因材施教。學校要在統籌作業管理、加強作業設計指導和校本作業創新上下功夫。如“自助餐”式的作業、親情式的作業、調查式的作業等。
課后服務內涵要豐富
在開展課后服務方面,學校應將其核心功能定位于“服務”。通過社會招募和資質評審,讓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社會學者、家長和大學生志愿者進校園,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興趣需求,提升課后服務的整體品質。
在課后課程構建上,學??山Y合“五項管理”“五育并舉”進行學生校內作業輔導。學校成立雙減督導團,并創新以往單一的評價模式,多元評價。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和學生需求,舉辦勞動節、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閱讀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學校作為弘揚中華文化的主陣地,要努力使每一位孩子與古圣先賢對話。通過沐浴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其學高德厚的君子品性,為孩子的人生奠基。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而作為承擔教育最主要的載體,校園教育在整個國家的教育體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傳統文化進校園,是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半p減”之下,讓經典動起來,讓孩子牽手圣賢,與智者同行,把優秀中華文化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心田,提升孩子的格局和境界,讓生命垂直攀登,培養富有文化自信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孩子快樂成長、和諧發展、贏得未來,撐起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