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淮北市自然資源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
淮政辦秘〔2025〕13號
濉溪縣、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淮北市自然資源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落實。
淮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5月11日
淮北市自然資源領域違法違規行為
全面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配合2025年國家自然資源例行督察工作部署會議精神,進一步依法依規規范用地用林和采礦行為,提高用地用林和采礦監管能力,全面提升自然資源管理水平,推動自然資源管理秩序持續向好,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排查整治重點
聚焦耕地占補平衡責任落實情況,嚴控嚴管新增“個人買地建房”責任落實情況,侵占耕地挖湖造景、“大棚房”、違建別墅等問題常態長效監管責任落實情況,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管控責任落實情況,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責任落實情況,城鎮開發邊界管控責任落實情況,耕地保護全鏈條監管責任落實情況,礦產資源規范利用和監督管理責任落實情況,重點排查整治以下問題:
(一)借工程建設、生態修復、地質災害治理、安全隱患治理、邊坡治理、塌陷區治理、采空區治理、土地整理等各類以修復治理名義非法采礦和毀林問題。
(二)違反“臨時用地、設施農用地”政策的用地,臨時用地、設施農用地等管理不到位及超期未復墾問題。
(三)殯葬項目、宗教用地、侵占耕地挖湖造景、“大棚房”、違建別墅、個人買地建房問題。
(四)利用新產業新業態、農旅融合項目等建設違法占用耕地,以及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草皮苗木、挖塘養魚養蝦等破壞耕地問題。
(五)新增違法用地用林和非法采礦問題。
(六)耕地占補平衡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對2022年以來入庫補充耕地項目新增耕地地塊是否發生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違反國土空間規劃和生態環境要求,在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等禁止開墾區內以及其他不符合補充耕地來源的區域是否存在違規開墾問題;對耕地占補平衡專項整治等已整改到位問題,開展“回頭看”,防止問題反彈。
(七)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以及采煤沉陷損毀問題。
二、職責分工
市林業部門負責林業相關問題的排查整改工作;市發展改革、交通運輸、水務等部門負責重大項目用地的排查整改工作;市國資部門指導所屬企業對項目用地情況開展排查整改工作;市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大棚房”、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住宅問題、高標準農田建設問題的排查整改工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市場監管等部門負責個人買地建房、違建別墅、挖湖造景等相關問題線索排查整改工作。
各縣區、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做好自然資源領域違法違規行為的摸排整改及督察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嚴格壓實工作責任,對提供的舉證資料要嚴格審核把關,提供舉證資料的單位須對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三、工作安排
(一)動員部署階段(2025年5月1日—12日)。
印發全市自然資源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成立市工作專班,明確任務分工。各相關部門和各縣區政府要迅速行動,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專班。
(二)自查自糾階段(2025年5月13日—20日)。
1. 全面摸底排查。各相關部門全面梳理本部門職責范圍內所有項目的合法合規性,全面排查是否存在違法違規立項、審批用地用林和采礦行為,建立摸排臺賬。各縣區政府同步開展本級審批項目自查,并核查轄區內是否存在違法用地用林和非法采礦行為,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2. 建立任務清單。各級工作專班對項目逐一梳理分析,找準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研究制定“一問題一政策”解決方案,明晰整改責任單位和時限,形成問題底數、問題原因、責任主體、整改措施、整改時限清單。對于存量問題加快推進整改,對于新增問題立行立改。
(三)重點整治階段(2025年12月31日前)。
1. 合力推動問題整改。各級工作專班認真研究相關政策,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監管”的原則,壓實工作責任,吃準吃透政策精神,精準指導,科學施策,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全力推進問題整改。
2. 序時推進問題整改。各縣區政府嚴格落實整改主體責任,嚴格按照既定的整改措施、整改時限,倒排時間,落實整改任務。2025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務的25%,8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務的50%,10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務的75%,12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改任務。
3. 加強督導調度指導。例行督察期間,整改進展情況實行一日一報。日常工作開展期間,各工作專班每周四下午下班前將整改進展情況報上級工作專班辦公室,每月20日前將月度小結報送市工作專班辦公室;市工作專班辦公室每月25日將整改進展情況報送市委、市政府、市紀委監委、市督查考核辦公室;市工作專班每月研判調度整改進展。
(四)總結提升階段(持續推進)。
1. 健全日常監管機制。各縣區加強日常巡查,堅持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積極探索“技防+人防”有效手段,實現耕地用途管制全覆蓋。對日常發現的違法違規用地用林和非法采礦行為及時上報、及時制止。加強行紀銜接、行刑銜接、府院聯動,對新增違法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人事并處。
2. 健全源頭預防機制。各縣區政府要進一步加強日常動態巡查和監管,健全日常動態巡查制度,落實“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一線人員作用,壓實鎮(街道)、村的巡查責任,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建立動態巡查臺賬,每月20日前向市工作專班辦公室報送日常巡查報告。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壓實主體責任。各縣區政府和市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自然資源工作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充分認識開展專項行動的重大意義,采取切實有效手段,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整改方案和摸排問題臺賬要通過集體決策,于2025年5月20日前,經縣區政府、市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簽字蓋章后報送市工作專班辦公室。
(二)堅持臺賬管理,確保整改到位。以問題清單臺賬為依據,構建“清單+閉環”問題銷號模式,問題銷號率納入責任單位目標考核,對銷號率高的給予考核加分,對整改不力、敷衍整改的進行嚴肅問責。
(三)嚴明工作紀律,杜絕瞞報漏報。壓實耕地保護責任,縣區政府、鄉鎮(街道)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自然資源保護新機制。加強日常動態巡查,及時報送違法違規用地用林和非法采礦行為,對工作落實不力未及時發現或對違法違規事實隱瞞不報,經核查發現的,依法倒查,頂格處理,嚴肅追責問責。
五、保障措施
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建立“周調度、月通報”工作機制。對違法違規行為按照“人事并處”的原則,嚴肅追責問責。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技術動態監測違法線索,提高發現和查處違法行為的能力。廣泛宣傳自然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及時曝光典型違法案例,暢通群眾舉報渠道,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監督和舉報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