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
淮政辦〔2013〕5號
濉溪縣、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差距,整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深化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險因素,落實“?;?、強基層、建機制”工作要求,強化“預防為主”衛生工作方針,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皖政〔2010〕66號)、《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的意見》(皖政辦〔2011〕61號)和《淮北市人民政府關于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淮政〔2009〕58號)等精神,經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見。
一、公共衛生服務的內容
?。ㄒ唬┦称钒踩ぷ鞴芾?。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基層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和餐飲環節監管,提高食品安全預警和應急管理能力,推進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規范化和程序化,實現食品安全監管的全覆蓋。
?。ǘ┗竟残l生服務。為城鄉居民建立規范化健康檔案,提供兒童預防接種、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保健、健康教育及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規范開展衛生監督協管、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與處置工作。
?。ㄈ┲卮蠊残l生服務。加強艾滋病、結核病、瘧疾、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工作,積極實施農村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農村育齡婦女葉酸補服、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等服務項目,通過落實重大傳染病防控,消除影響婦女兒童健康的危險因素,切實維護城鄉居民的健康。
(四)其他公共衛生服務。加強生活飲用水安全、職業危害防治、醫療廢棄物處置等公共衛生的監管,做好麻風病防治、地方病防治、乙肝母嬰傳播阻斷等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二、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重點
?。ㄒ唬┙∪屯晟苹鶎庸残l生服務體系。
在城市每個街道辦事處要建立一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若干所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全面的業務管理,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全科醫師團隊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項公共衛生服務。在農村地區每個鎮建設一所規范化的衛生院,每個行政村建設一所規范化村衛生室,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實行一體化管理,通過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公共衛生團隊為轄區居民提供各項公共衛生服務。各縣區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按照省、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精神和相關要求,合理核定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人員編制,充實公共衛生專業隊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加快公共衛生(全科醫師)服務團隊建設步伐,盡快組建由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和臨床醫務及管理人員共同組成的公共衛生服務團隊,全面履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點公共衛生服務職能。
疾病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專業機構要按照各自職責切實履行公共衛生服務指導職能,成立公共衛生服務指導組,負責指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ǘ┙⑿滦凸残l生服務模式。
要整合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部醫療衛生資源,建立專職的公共衛生科室和崗位,優化臨床科室設置,積極開展全科醫生培訓工作,逐步使臨床科室職能向全科醫學職能轉變,實現從醫療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向提供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務的新模式轉變。要實現臨床醫務人員角色轉變,從醫療救治者轉向既是健康服務者,也是健康管理者。
?。ㄈ┙⒐残l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
各級政府要加大基層公共衛生工作的投入,足額配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落實食品安全專項工作經費。采取年初預撥,年底考核結算的方式,及時撥付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經費,確?;鶎俞t療衛生機構有錢干事,有錢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向轄區居民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經費由有關部門根據提供服務的種類、數量、質量,經考核后以政府購買方式予以撥付。
各級政府負責核定并保障鄉鎮衛生院基本建設、設備購置、人員經費,財政部門要根據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種類、數量、質量,足額撥付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不得將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作為人員、基建和設備購置經費撥付。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事食品安全工作所需經費可從縣區食品安全專項經費中列支。
?。ㄋ模┘訌姽残l生服務場所建設。
各縣區政府要進一步完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公共衛生技術服務職能,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場所建設,每個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要設置符合工作要求的公共衛生服務場所,為轄區居民提供優質、安全的公共衛生服務。
三、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具體內容
?。ㄒ唬┼l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內容。
1. 服務團隊的建設。
科室設置。鄉鎮衛生院均要設置疾病控制科、衛生監督與食品安全科、婦女保健門診、兒童預防保健門診。
疾病控制科負責法定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置、衛生應急、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老年保健服務、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居民建檔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負責艾滋病、結核病、瘧疾、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衛生監督與食品安全科負責衛生監督協管、食品安全綜合協調、餐飲環節監管等工作。
婦女保健門診負責孕產婦保健、婚前保健、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農村育齡婦女葉酸發放、農村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等婦幼保健服務及新生兒隨訪等工作。
兒童預防保健門診負責一般人群預防接種、0—6歲兒童預防接種和兒童保健服務等工作。
專業人員配置。原則上按鄉鎮衛生院職工總數的30%配備公共衛生人員。從事公共衛生人員要取得公共衛生服務或全科醫生服務資質。專業技術人員中至少配置1名中級技術職稱以上(含中級)人員,規模較大的鄉鎮至少配置2名中級技術職稱以上(含中級)人員。在分別明確1名專職人員具體負責婦女保健和兒童保健工作的前提下,婦女保健門診的其他工作人員可由婦產科醫務人員兼任,兒童預防保健門診中的其他兒保人員可由內兒科醫務人員兼任。但專職從事公共衛生的人員不得低于職工人數的20%。
服務團隊組建。鄉鎮衛生院要轉變衛生服務模式,開展以建立家庭健康檔案、實施慢性病干預、健康教育、提供保健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等為重點的綜合衛生服務。要使更多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有時間、有能力參與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在鄉鎮衛生院服務模式轉變的過渡階段,各鄉鎮要根據管轄行政村數量的多少,組建若干個公共衛生服務團隊。每個公共衛生服務團隊2—3人,可由公共衛生專業人員、臨床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共同組成。原則上按鄉鎮衛生院職工總數的15—20%(一般鄉鎮衛生院按20%,中心衛生院和醫療服務能力較強的鄉鎮衛生院按15%)抽調臨床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與組建公共衛生服務團隊。被抽調參與組建公共衛生服務團隊的醫務人員要相對固定,鄉鎮衛生院不得隨意進行調整,如因工作需要,確需調整的應報縣區衛生行政部門備案。鄉鎮衛生院要將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開展情況作為醫務人員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確保醫務人員能全程、全力地參與病人、孕產婦、新生兒隨訪、體檢、健康指導及其他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2. 新型服務模式的建立。
公共衛生專業科室的人員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相關專業的工作計劃制定、信息收集、統計、上報等工作。同時公共衛生專業人員還要和臨床醫務人員、管理人員共同組成公共衛生服務團隊,按照“不留盲區、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網格化管理要求,做到“人員、職責、任務”三落實。公共衛生服務團隊要全面承擔包點村的各項公共衛生服務的組織實施工作。
每個公共衛生服務團隊包保負責1—2個行政村公共衛生工作。各公共衛生服務團隊全面負責包保行政村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組織實施,既要包工作進度和工作指標的完成;也要包工作質量和工作績效符合要求。公共衛生服務團隊要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每月深入包保責任區不少于7個工作日,及時排查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指導村醫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并按時收集各種工作信息向所在衛生院公共衛生專業科室報送;同時要承擔包保責任區內的婦幼保健、老年人管理及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體檢等工作。
3. 服務場所的規范化建設。
加強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場所規范化建設,是保證公共衛生服務質量的物質基礎。各縣區政府要按照全市統一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堅持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的思路,精心組織,積極實施好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場所規范化建設,確保新建成的公共衛生服務場所功能齊全、流程規范、標示統一;確保盡快開展相關業務,盡快服務于群眾。
服務場所名稱。各鄉鎮衛生院按照優化組合,資源共享的原則,整合原防疫、婦幼、監督與食品安全、宣教、慢性病管理等工作用房,建立符合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求的服務場所。公共衛生服務場所名稱統一為“ⅹⅹ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業務用房標準。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建筑面積原則上按照服務人口大于5萬人的不少于400平方米、服務人口在3—5萬人的不少于300平方米、服務人口低于3萬人的不少于200平方米的標準確定。
要按照方便群眾、相對獨立的原則設置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在中心內設置“兩室”、“兩門診”及相應的辦公用房?!皟墒摇奔唇】到逃?、健康信息管理室;“兩門診”即婦女保健門診、兒童預防保健門診?!皟墒摇?、“兩門診”的建設,要按照《淮北市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基本標準》及市衛生局有關兒童預防保健門診建設文件要求,并參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規范和視覺形象識別系統標準進行建設。
?。ǘ┥鐓^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內容。
1. 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全面建立全科醫師團隊。
各縣區政府要在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的同時,對現有機構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和清理整頓,確保轄區內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場所規范、衛生技術人員配備到位,完全具備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的能力。要建立公共衛生服務機構退出機制,對不能或不愿履行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縣區衛生行政部門要采取變更機構名稱和執業范圍、停業整頓、限期整改等方式進行處理。符合規范化要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按照省衛生廳《關于加快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模式轉變的實施意見》(皖衛婦社〔2011〕48號)要求,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由全科醫師、社區護士和公共衛生或康復等相關專業人員組成的全科醫生團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人員配置參見《淮北市人民政府關于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淮政〔2009〕58號)文件執行)。
針對目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共衛生人員不足的現狀,各縣區政府可根據街道人口和服務需求,在非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公共衛生醫師,人員可由縣區政府從本轄區衛生系統內部調劑,或統一招考、實行人事代理,經費從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中支出,不足部分由同級財政予以保障。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因技術、設備等原因,暫不具備條件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由市衛生局和各縣區政府負責委托有能力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醫療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承擔,采取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方式撥付相應經費。
2. 建立主動服務、上門服務和簽約服務的服務模式。
全科醫師團隊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統一組織,在街道辦事處或社區居委會的協助下,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和簽約服務等方式深入社區開展食品安全協管、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點公共衛生服務和公共衛生信息收集上報等工作。實行包保責任制,落實網格化管理,由全科醫師團隊包保負責轄區居民的各項公共衛生服務。
積極開展全科服務模式宣傳。在轄區社區居委會的配合下,積極爭取服務社區物業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在小區、門棟設置全科醫生宣傳牌,公示全科醫生團隊的人員姓名、服務時間、聯系方式和監督電話等內容。充分利用到社區義診、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及居民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接受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機會,通過發放全科醫生團隊聯系卡、服務宣傳單等形式,大力宣傳全科醫生團隊。
建立分片包戶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全科醫生團隊的服務區域進行合理分片(社區)、分小區(樓棟)、分家庭(居民),確定全科醫生團隊的負責戶數,對常住居民實施全科醫生健康管理分片包戶。為所負責的家庭按需求提供電話咨詢、健康教育、就醫問藥、預防保健、康復指導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立規范、動態的家庭健康檔案。
加強全科醫生團隊與居委會的聯系。全科醫生團隊的基本信息須在責任居委會進行公示,全科醫生團隊須與責任居委會進行對接,建立日常聯系,保持信息溝通渠道暢通。
全科醫生團隊到社區工作時,應穿著統一制服并佩戴胸牌,攜帶統一的醫生工作包、通信工具和工作記錄本,規范開展相關的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在提供公共衛生服務過程中,注意確保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發揮團隊協作精神,至少2人開展上門服務。
嘗試推行“契約式”新型公共衛生服務。鼓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嘗試推行家庭醫生服務責任制,即通過簽約的方式,使具備家庭醫生條件的全科醫生與簽約家庭建立起一種長期、穩定的健康服務關系,對簽約家庭的健康進行健康咨詢服務、健康管理服務及其他醫療衛生服務,責任落實到全科醫生個人,最終實現所有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責任醫生。
四、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時間安排
各縣區政府要將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作為深化醫藥衛生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認真抓好落實。要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按照全市的統一部署,抓好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各個環節的工作。
?。ㄒ唬┥鐓^衛生服務機構的清理整頓工作和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科室設置工作要在2013年4月底前完成。
?。ǘ┕残l生專業人員的配備和公共衛生服務團隊的組建等工作要在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ㄈ┕残l生服務團隊建立后,要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專業培訓工作,使團隊的每個成員全面了解公共衛生服務的各項政策,全面掌握各項服務技能和服務流程,確保2013年6月底前新型公共衛生服務模式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
?。ㄋ模└骺h區政府要先確定若干家基礎較好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在2013年6月之前完成公共衛生服務場所建設試點工作。要認真總結建設經驗,探索服務流程,強化內部管理,以召開現場經驗介紹會等形式,推動本縣區公共衛生服務場所建設工作的全面開展。各縣區政府要在2013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公共衛生服務場所建設任務。在建設過程中,各公共衛生專業機構,要在各縣區衛生局的統一領導下,積極參與,主動服務,認真做好公共衛生服務場所建設的設計、改造、驗收等各環節的指導。
五、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工作要求
?。ㄒ唬└骺h區政府要高度重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加強組織領導,迅速啟動、及時推進,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完善工作協調溝通機制,確保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工作規范推進。各縣區衛生部門要按照全市統一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整合公共衛生服務資源,制訂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具體計劃和詳細的建設方案,按照要求細化科室設置、人員配備、制度建立等方面工作,指定專人負責公共衛生服務建設進度督促、評估驗收等活動,穩步推進各項工作開展,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建設任務。
?。ǘ└骺h區政府要組織衛生、民生辦、醫改辦、食安辦等部門,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的意見》(皖政辦〔2011〕61號)的要求,進一步深化基層醫療體制改革,制定建設工作督查計劃和考評細則,加強督查力度,定期召開進度分析會議,大力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工作。要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績效考核,適度增加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考核中公共衛生工作所占分值,認真制定、落實公共衛生服務團隊績效考核制度,在考核時要充分考慮公共衛生服務團隊的付出,體現多勞多得。市、縣區公共衛生專業機構要充分認識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重要性,按照職責分工,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主動參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積極做好現場技術指導和推進工作,全程參與服務區的設計、改造、驗收,對建設工作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鶎俞t療衛生機構要認真落實績效考核制度,充分調動基層醫務人員參與公共衛生服務的積極性,全面履行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確保各項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順利實施,努力滿足群眾各種公共衛生服務需求。
?。ㄈ└骺h區政府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針對基層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局面,衛生、藥監部門要通力協助、抓住重點、重心下移?;鶎俞t療衛生機構要充分調動公共衛生人員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應承擔衛生、藥監等部門工作職責,強化落實食品安全包保責任制,積極推行監管網格化管理,完善食品安全監管“四員”制度,做到監管任務、監管單位、監管人員、監管責任“四落實”,構建“全面覆蓋、分級負責、歸口管理、責任到人”的包保責任體系。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監督協管職責,要按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衛生監督協管工作要求,主動開展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對轄區協管對象進行摸底登記,定期上報變動情況,做好食品安全信息報告、職業衛生咨詢指導、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學校衛生服務、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公共場所衛生安全巡查等工作。強化信息報送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報送工作制度,指定專人負責,信息報送要及時、準確、全面,確保信息的時效性、真實性、完整性,對重大事件、突發事件要在第一時間上報。強化食品安全工作宣傳,結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農村集市、節假日、喜慶活動等群眾聚集的時間和場合,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群眾辨別假劣食品的能力,樹立正確的食品消費觀念,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ㄋ模└骺h區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23號),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全科醫生培養,逐步緩解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短缺的矛盾。結合社區醫生培訓、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業務專項培訓工作,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團隊相關工作人員技能培訓。培訓要面向全體公共衛生專業和參與公共衛生工作臨床醫務人員,力爭使全體公共衛生服務人員做到技術全面、一專多能。要確保公共衛生專業人員配備到位,確保公共衛生服務團隊組建到位,確保新的服務模式全面建立。
?。ㄎ澹┗鶎俞t療衛生機構要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制訂詳細的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計劃,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場所的規范化建設;各縣區財政部門要根據工作需要,安排房屋修繕、設備添置等經費。要按照《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標準(試行)》及專家指導意見,確保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房屋面積、功能布局、設備配置、人員配備、軟件資料等符合規定要求。
?。┗鶎俞t療衛生機構要加強內部管理,建立符合實際、科學高效的工作機制。要通過加強服務能力建設達到整合服務資源、優化服務模式、促進業務協調發展、推動公共衛生服務整體工作提升。公共衛生工作要實行統一管理,鄉鎮衛生院院長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是第一責任人,要全面承擔公共衛生的組織領導責任和績效評估工作,同時指定1名副院長或副主任具體負責公共衛生日常工作。根據公共衛生工作特點,圍繞重點、統籌兼顧,按照不同季節傳染病防控規律、婦幼保健服務和衛生監督工作重點、重點人群集中體檢等階段性工作要求,適度調配人員,集中精力抓好重點工作。
附件1. 淮北市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場所建設基本標準(試行)(略)
2. 各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人員配置參考標準(略)
2013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