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關于2013年實施34項民生工程的通知

瀏覽次數: 信息來源:淮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時間:2013-03-29 16:03 字號:

淮政〔2013〕16號

 

濉溪縣、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省政府關于民生工程的部署要求,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政府決定,2013年實施34項民生工程?,F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繼續實施22項民生工程

繼續實施計生獎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型農民培訓、就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教育、鄉鎮公辦幼兒園建設、廉租房與公租房保障、城鄉醫療救助、重大傳染病醫療救治、貧困殘疾人康復、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政策性農業保險、農村沼氣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農村公路危橋改造、農村危房改造、農村清潔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建設等22項民生工程,按《淮北市人民政府關于2012年實施34項民生工程的通知》(淮政〔2012〕22號)規定執行。

二、新增6項民生工程

(一)建設美好鄉村公共服務體系獎補。從2013年開始,圍繞“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總體目標,以規劃建設、環境整治和文明創建、興業富民、土地整治、社會管理創新、基層組織和人才建設“六大工程”為重點,重點培育建設37個左右中心村。2013年市財政投入專項資金1.5億元。

(二)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實施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權益;加強流浪救助機構建設,提升管理水平和救助能力;開展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對散居、集中供養孤兒分別按每人每月600元、1000元標準補助生活費。2013年投入資金1328萬元。

(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及衛生監督協管等項目,促進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13年投入資金6346萬元。

(四)縣級公立醫院藥品零差率補助。取消縣級公立醫院藥品加成收入,有效落實政府補助,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使次均門診、住院藥品費用降到合理水平,減輕群眾看病負擔。2013年投入資金1850萬元。

(五)公共文化場館開放。免費開放全市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和文化站,擴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進一步滿足公眾精神文化需求。2013年投入資金430萬元。

(六)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實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基層服務點、農家書屋、農村文藝演出、農村電影放映、農村體育活動運行補貼,進一步豐富農村居民文化生活。2013年投入資金287萬元。

三、提標擴面5項民生工程

(一)提高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標準。2013年,將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平提高10%。

(二)落實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提標擴面政策。2013年,將一、二級貧困殘疾人救助標準提高10%,由每人每年660元提高到726元。擴大政策覆蓋面,將2712名三級貧困殘疾人納入保障范圍,補助標準每人每年360元。

(三)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補助標準。2013年,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提高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

(四)提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補助標準。2013年,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提高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

(五)擴大高校、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覆蓋面。擴大資助范圍,對公辦中職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學生中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經濟困難學生免學費。

四、擴充整合1項民生工程

擴充整合實施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在實施原有五保戶供養、農村五保機構建設的基礎上,新增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內容,合并為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其中,五保戶供養補助標準按照居民收入倍增規劃要求提高10%以上。

五、退出6項民生工程

社會(兒童)福利中心、校舍安全工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5項工程按期完成,家電下鄉政策到期,2013年起退出民生工程。

六、工作要求

各級各部門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圍繞主題主線,緊密結合實際,進一步拓展和提升民生工程,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努力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方面取得新進展,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一)深入完善機制,實行高位推進。各級各部門重視程度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工程進度只能加快不能遲滯,要以堅強有力的領導,保障各項具體工作統籌協調推進。要繼續實施納入崗位目標考核、責任追究、督查考核等高位推進機制,完善包保責任制,切實把民生工程落到實處。

(二)層層落實責任,科學高效調度。完善政府目標考核內容,逐步增加民生工程指標在綜合性考核中的權重。繼續將各部門組織實施民生工程情況納入市政府效能建設考核體系,強化縣區政府責任,推進工作重心下移,進一步完善黨委政府統一領導、財政部門牽頭協調、有關部門具體實施的推進機制。

(三)加強資金保障,提高資金效益。堅持公共財政和民生財政改革方向,積極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全力以赴保障民生工程資金。各縣區要優先安排、重點保障,確保民生工程配套資金落實到位,確保補助類項目資金及時發放到人,工程類項目資金按進度撥付到位。要厲行節約、科學管理,加強對民生工程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四)創新實施方式,推進分類管養。推進民生工程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化、長效化。按照各級政府事權和部門職責范圍,進一步明確項目所在地政府、受益單位的管養主體責任。按照公益性、準公益性、市場化運行、個人經營等方式,探索分類管理,發揮市場、社會和個人的多重力量,推動建成項目健康長效運行。

(五)強化績效評價,完善實施工作。各級各部門要加強民生工程預算績效管理,探索建立部門評價、群眾評價和第三方評價“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科學衡量民生改善和公共服務實現狀況。要采取有效措施,改進和完善民生工程實施工作,真正讓人民群眾感到滿意,得到實惠。

 

2013年3月22日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熱點新聞